谁话我共谁不登对

在一颗小星星下——写给四时系列的长评

首先万分感谢姑娘。

 

偷闲打开lof就看到姑娘的长评,前前后后看了几遍,心里就像下过了一场雨。是初夏突来的雨,星星点点几点落在玻璃上,继而是轰鸣似的崩泄,彻彻底底洗尽玻璃窗上的垢,转而即逝,留了一地湿漉,忽的就放晴了。

 

恰好最近在循环《无条件》,很轻声的钢琴伴奏,落在眼睛里的一切都成了易碎的。

 

爱之至此,都是无条件的。

 

 

 

最开始动笔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是重看《伪装者》时,看到疯子直挺挺倒在地上,“尘归尘,土归土”这句话突然冒出。他赴死的眼神太狠决,以至于多了一些温柔的意味。那么这个决绝的疯子在死的时候,会不会有什么割舍不下的人或物。不知为何就想起了明镜在76号雨里的狼狈,明台还活着,这场雨又是为了谁而下的。于是就有了《京华秋》。沈园的故事,大家皆知。名字就已告知了结局,就像王天风踏上报丧的路,有些故事,注定是要以悲剧收场的。

 

 

春天才是一年之中最萧瑟的。前连着深冬的刺骨,后追着初夏的苦涩。好不容易酿出的骨朵又全被雨打碎了。锦瑟和曼丽,一个为爱亡,一个为爱生。于曼丽生在和谐的风里,又碎在明台的雨里。曼丽和明台的纠葛,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用这句话来概括再苦不过。花似弦声在,人如锦瑟断。

 

明诚是被摧折过的树,可依然在甘露和风雨里长成挺拔,这大概是他身上总有勃勃少年气的原因吧。他去过许多地方,有明楼在身旁,没有明楼在身旁,他都经历过。成为彼此的句号才是最后的选择。《深宵冬》里明楼曾经设想过身后归处,无论上海还是巴黎,最终在身边的一定会是明诚。两株合抱的树,枝叶筋骨连在一起,无论何时都分不开。深宵取自诗句,艾青先生的,臧克家先生的。一句涉及巴黎,一句涉及灯火,都是明楼身上的映照。没有比冬天更适合明楼了。更何况,冬和夏本就分不开。韵藏了一个冬季的生气在夏天一并迸发。在写《深宵冬》的时候,明明是以明楼为主体,可写着写着就又出现了阿诚。

 

哦,原来这两个人一直在一起。

 

这么好的人,要如何不爱他。

 

两个人大概都是这样想的吧。

 

喜欢姑娘关于星星的比喻。光不刺眼,不至扼止;光不微弱,不至迷茫。他们行在世间一条难路上,索性有彼此的光。

 

被呈现出来的故事是精彩的,可编剧同样为这些人的生命留下了太多空白,那就去用无条件的爱去填满吧。

 

同样也希望姑娘能够找到无条件的一颗星。

 

幸得有爱伴着你我。


再次感谢。


水乐之石:

长这么大第一次写长文评(其实大约只能算是一个小学生读后感(捂脸。写给最喜欢最喜欢的继晷老师 @继晷 。

您的每一篇文我都特别爱,不过因为在目标里四时是目前完成度最高的一个系列,所以就先写了四时~想着以后有机会还可以慢慢地把八荒十二纪也一篇篇写上(很不好意思地笑。

-----------------------------------------------------------------------------

开头忍不住要唠一点有的没的。

当我还在高中上英语课的时候,有一天我的老师叫我们翻译tragicomedy这个词。

大家跟她说悲喜剧,然后她就笑,又笑,很善意地纠正说,应该最初叫传奇剧,或者后来是正剧才比较好一点。只是我今天想起来,觉得迷迷糊糊的同学们直译的悲喜剧却也挺贴切。长长的剧情悲喜交集,最后为后人所提起,成为了永不衰朽的传奇。

 然后就想起来四时。四个季节各自讲述了有悲有喜的故事,这些故事里的人啊,全部都因为命运羁绊在一起。他们经历了好多好多,有的爱而不得,有的痛失所爱,也有的,比如两位明先生,能够一直陪伴在彼此身边。心里想着,悲喜剧,也大约就是这样的吧。

 

《沅桃春•锦瑟断》

曼丽是让我觉得喜欢又心疼的人物。喜欢是因为这样好看的一个女孩子,就像明台偷偷爱吃的白团,不管是穿了一身干净的学生装还是板硬的军装,看起来总是个小姑娘。心疼是因为她活着的理由太纯粹,好像是只为着爱而活着。程锦云对明台说她最喜欢白娘娘,因为可以为了爱人排山倒海。可是真的为爱人排山倒海起来,曼丽才是最决绝的。

很喜欢您对于和煦的描写。一双和善的眼睛,不需要别的,这眼睛够曼丽记着一辈子。曼丽只尝过被抛弃的滋味,突然这时候,有个人真心诚意对她好。仰望他,想要报答他,还有些微的恋慕,理所应当。可是啊,只能藏在心底。曼丽终究只能是个妹妹。

所幸曼丽也不贪心,无望就无望吧。她还真有可能从此嫁一户好人家,顺着哥哥的意思,从此过一世平安的日子。这算是最好的报答了。

如果于和煦没有死。

小姑娘后来也没打算活。活着的理由没有了,没有了爱就只剩下恨。所以后来她下了狠手。只是没想到,她的命总是由不得自己做决定。

更没想到于和煦之后,还有个明台。

明台是个好孩子。明台和于和煦一样,同样地对她很好,同样地给她一个活着的理由,同样地给她一个所爱的存在,同样地什么可以给她,除了爱。小姑娘看得挺清楚,小姑娘一点不后悔,反而让我红了眼睛。

她最后把心也给了明台。她是为爱活着,到头来也要为了爱而死去。她活着的时候命运不由自己定,相比起来,死的时候反而算是遂了心意。

曼丽这花开的灿烂之极,最后也抵不过命运捉弄。两次同样的苦痛。第二次,她终于还是走了。最后就剩下明台偶然地,拿着荷包记起她。好像除了这点记忆,这个姑娘真跟花瓣一样,落了个干干净净,连点踪影也寻不到。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真应了这最后一句。

 

《京华秋·沈园风》

王天风的早年提得少,我也只好想象想象又想象。而他还是王成栋的一段故事,补全了他的过往。

天生的疯子,疯得不计后果,可年轻的时候也有那么拘谨不安的样子。

同样的还有明镜。看多了明镜步伐铿锵,长姐如母的样子,几乎忘了她一手撑起明家时,其实还年轻,还有少女羞涩的心思。少女的时候她是大家闺秀,是一朵白兰花。

所以后来有了那么一出欢喜冤家的相遇。王天风给戴雨农拐上了贼船,没想到碰到崴了脚的大小姐,一点办法也没有,居然起了怜香惜玉的心思。

大小姐大概也没想到,才子佳人看得多,没想到佳人遇到才子,居然总是这么一副狼狈的模样。别人是佳人遇才子,她是佳人遇疯子。

大小姐矜持,没想到这天生的疯子也腼腆。可是疯子为了佳人闹了一通码头,最后连戴雨农也来兴师问罪。佳人心照不宣,碰到疯子什么也不做声,悄悄带他去诊所疗伤,两个人交换了小物件,的确是才子佳人的剧情,什么也不说,只是定了情。

只可惜他们终究不是同路人。大小姐身上担子重,最后还是收了女儿心思,在弟弟们面前最终成了事事费心的大姐。王天风再疯,经不住乱局,也只能离开上海,从此离着大小姐远远地,只能留个念想。白兰花,粽子糖,女士烟,收在箱子里的墨绿旗袍和王天风时时不离身的那一块表。物件本身没意思,只为了睹物思人吧。

到最后,死间计划的疯子老师把自己整个搭了进去。而大姐,护了一世的弟弟们之后,最终回到了苏州。当初再见的时候谁也没敢认出谁,双双走了以后,旧事与旧物的秘密,连最亲近的弟弟们也不得而知。哭着心疼曼丽的明镜,虽然那时得了心上人的回应,但最终也没能长相守。

时局乱,才子佳人也难相伴。我看他们两人的故事,看完也只能叹息。

 

春天和秋天都是悲剧。夏天和冬天的虽然不能说是喜剧,但是相比起来,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人间幸事了。

最喜欢的这两个人实在是很难刻画。少年时期在上海度过的两兄弟,又受了明家苏州祖籍的影响,诗书气质和温和的南方气息在骨子里总是去不掉。而后在青年时期又双双去了遥远的巴黎,当然也免不了要受一点异国他乡浪漫主义的熏陶。再加上明诚又在莫斯科磨练了两年。我私心想,这两个人,言语举止如果太偏向于文绉绉的老派模式,显得迂腐;如果太洋气呢,开口说翻译腔很重的中文,毕竟是从小时就生长在中国,好像又差了点什么。我自己总是捉摸不透这个平衡。终于在冬夏两篇里,我想,是了,微妙的平衡恰恰好。正是我心里最初期待的明楼和明诚。心里设想过他们,但却总也描述不出这感受,能遇上这样契合我心中盼望的两人的故事,实在是很幸运的事情。只能说一句,真巧呀,真高兴遇见了。

 

《云间夏•少年行》与《深宵冬•故国远》

云间夏的明诚,最叫人爱的是少年气。即使是后来面对着日本人要戴上面具,还要时不时坑一坑梁萌萌,可是他一转过身对着家人,眼睛里就是明亮通透,闪着光,别人学不来的这神气。

少年的明诚小心翼翼又自尊,心里藏了全家人。还在上学的时候为了姐姐打的那一架,明诚的反应比起明台自然更成熟一些,但是又有着带了孩子气的倔强。姐姐拥着明诚的那一刻特别温情,总觉得是从那时候起明诚才慢慢解开了和女性长辈自然相处的心结。

很喜欢苏州长廊水榭的那一幕。明楼和明诚各怀心事,哥哥背着弟弟,在夜幕里,在长廊上,缓缓地走回房间去。辞了明镜一定要等着哥哥的明诚,盼望着回廊水榭无尽无边,这样就可以再多留住自己的哥哥一会儿,就好像与亲人快要分别的时候,如果有的是火车站台,则希望火车永远不要开,站台啊再长一点。如果有的是汽车,年纪小一点的时候忍不住追着跑,知道总有一刻起追不上,可是能再看亲人多一眼也是好的呀。

他等得不算久,等到了哥哥回来,带他一起走。然而在巴黎的明诚有了自己的追求,这追求终于把他和明楼紧紧连在了一起,又迫使他们不得不分离。

然后是给明楼写家书的明诚。这里的明诚真是可爱极了。我自己学外语,周围的同学也学外语,而几乎所有学外语的学生都愿意先读读情诗。老师们也懂我们的心思,除了你好再见,最快教给我们的就是各种语言的我爱你。假借“我教你XX语的我爱你怎么说”“你帮我看看这首诗/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呀”这种理由来暗自表达的事情实在是很多的呀,觉得好像藏在外语的一层隔膜后面,就能稍微敛住自己怦怦直跳的一颗心。我看着明诚抄了俄语的情诗在家书末尾,想着心上人也许不懂的心思,感觉到熟悉得很。表白的话语不好直说,于是就只好藏在异国语言的伪装后面,借了诗人的情感,希望他知道,又担心他知道。少年的心思,好青涩,真叫人喜欢呀。

然后就一定要提起明楼。这两个人实在是联系在一起了,我怎么写也没办法单纯只写一个人啦(笑。

深宵冬的明楼,对我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人,或者说,对于外人来说,也一样地很难捉摸。明诚其实也不好捉摸,很懂得在外人乃至敌人面前隐藏自己。可是他容易给人营造出莫名的好亲近感,也许这就是梁萌萌和小丸子都能被他忽悠的团团转的原因之一(笑。可是明楼,明楼好像总是跟人隔着点距离,那一点距离并不让人感到难受,可是总是看不透他。明诚的透明有时候会放在表面上来,可是透明底下仍然藏了好多好多的心事呀。而明楼的心事多的可以看出来,可是把这些浮在上面的心事都撇掉,他的许多目的又是很纯粹的。这两个人不太一样,可有时候又很像。

可是另一面的明楼又温柔极了。在明诚小时候在黑暗里哄他的是他,在苏州的雨夜里搂着不安的孩子睡去的也是他。黑夜长,可是知道在黑夜里有一个人温柔地看着你,是很安心的事情啊。好像有一颗小星星发出温柔的光,静静地照着你啊。

明楼是的确让我觉得少年老成的,心里很早就放了周围的一切进去,什么都考虑得周全。但是总有些时候由不得他自己,比如说父母的突然离去,再比如说大姐突然把他送出国。他也有很多放不下的,比如独自撑起一个家的长姐和小不丁点的明台,再比如明诚。明诚舍不得他,又想跟着他。我仍然不知道那时他是否意识到明诚会跟着他走同一个方向,在那个有雪的早晨,但是他不说,他也不问。

奇特的默契啊。

然后是巴黎的雪夜,谁也瞒不住谁了,可是心意快要相通了,又是由不得人的分别。

明诚给他寄家书,少年自作聪明,想着大哥也许看不懂,敢大着胆子给他抄情诗。可是明楼懂了,又只能忍着不回他。总还不是时候。我想着明楼拿着信纸踌躇的样子,再想想明诚拿着信纸傻笑的样子,心里偷偷地笑他们俩呀。

然后少年成长成了青年,接着自作主张提前跑回来了。

其实到现在我还是不能完全地想清楚把自己关在学校的明楼那些天在想些什么。他的心里有生气,应该有的;有担心,肯定有的;还有看到孤独的画,想到莫斯科雪夜里的明诚的心疼;有爱,也许还有深深的犹豫?再也许还有对明诚的各种选择的疑虑?我不得而知,就像我也不能完全想通明诚的突然归来,除了为了思念,为了最终成长为青年和战士的骄傲,还有没有为了什么旁的原因。

可是管他什么理由呢,他肯定会回来呀。情人听到了对方的琴声的呼唤。然后又是我最爱的一个场景。像小时候一样坐在黑暗中守护弟弟的明楼,醒过来的明诚看着哥哥的明亮的眼睛,还有一个吻,最美妙的礼物。

文中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日常对话总是很简练,爱用眼神和细小的动作交流,难形容的默契。倒正好应了明楼的话,人之所以拥有语言就是为了掩盖他的思想。在这里互通心意也一样,分隔着他们的最重要的秘密已然全部揭开,于是也不需要什么语言。

水到渠成。

然后是回到上海。最喜欢的是夜里爬起来喝牛奶的三兄弟。犯了错的明台抱着明诚的胳膊不撒手,还跟个小孩似的。也难怪大姐宠他,确实是可爱嘛。哥哥们爬起来捉住小老鼠,以前是明楼煮牛奶,现在换了明诚。明台看着两个哥哥站在一起,仍然是不言语,只要眼神就足够的交流。这个大电灯泡于是接着喝喝牛奶,反正从小也习惯。看到这里真是心里忍不住笑出声。

真喜欢这个温馨的场景,也真喜欢他们呀,除了真可爱以外喜欢得说不出其他话来了。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后悔自己不会画画,不能把这个场景移到画纸上去呀。

最后明楼和明诚又经历了很多事,明楼进过76号的牢笼,而明诚豁出一条命去争最后的希望。他们的生活除去了温馨,周围总是有着危机。所幸,最后的最后,他们总还是在一起。

我还记得在不能成眠的晚上,明楼是伴着明诚入睡的小星星。而现在,长大的青年总是站在明楼身后,现在他也是一颗小星星了,在明楼看不到,但能感觉到的背后,默默陪伴他。同样的,晚归的明诚回到家,也能看到一个人亮了灯等着他,温柔地。他们现在是能照亮彼此的人了,多美好呀。

最后的最后呀,因为我固执地相信每个人笔下的角色都有着灵魂,即使文章暂时告一段落,也都继续地生活在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地方,所以最后要祝福这些我爱着的灵魂们。同样也祝福笔下有着这样温暖的故事的继晷老师,生活中能时时感受到爱与美好。

END~

评论 ( 2 )
热度 ( 20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继晷 | Powered by LOFTER